導讀:從白菜價到鉑金價,互聯網電視漲價策略能否奏效?
如果要給2016年的國內彩電市場打上關鍵詞標簽,“價格戰”必然榜上有名。特別是在上遊麵板整體進入“漲價潮”之前,戰況可以用“慘烈”來形容,特別是近幾年新生的互聯網品牌,真正盈利的,聊聊無幾。
作為近幾年在3C產品中最為活躍的兩個品類,智能手機行業常常被用來和彩電行業相對照。進入2017年,手機行業整體延續2016年的提價趨勢,不同的是,從“悄悄漲價”,轉向通過拉高產品調性等方式“公開提價”。
或許是因為“互聯網電視”作為一個細分品類逐漸走向成熟,價格戰難以良性驅動行業發展,抑或是傳統品牌攜“高端”互聯網電視子品牌強勢加入戰局,行業向技術之爭趨近,因此,“互聯網電視”呈現出一種同智能手機行業相似的現象:也開始推出價格不菲的“新一代”高端產品。
有兩個品牌值得關注,一是樂視,二是微鯨。
樂視是互聯網品牌的先行者,從誕生之日起,就宣布“兩倍性能,一半價格”,後來發展到硬件微利甚至負利。但是,隨著樂視電視銷量的提升,樂視逐漸拋棄了硬件不賺錢的做法。去年以來,樂視電視已經多次提價,樂視高管也多次宣稱讓用戶為好產品買單,不走低價的路線,更不會做“屌絲的第一台電視”。以最新發布的樂視春季新品為例,55英寸和65英寸電視新品,售價高達8999元和13999元。
再看看微鯨。不少業內人士認為,微鯨是目前唯一能對樂視構成威脅的互聯網電視品牌,其之前也一直走非常激進的定價策略,甚至有“價格屠夫”之稱。但是,從今年微鯨的表現看,低價已經不再是其主要市場策略了。釘科技注意到,微鯨發布的醉薄A係列(55/65英寸),
55寸售價最低為8999元,65寸售價最高達17199元,賣得比樂視還高。
同樣作為一個新興的互聯網品牌,作為之後有可能大規模擴散的互聯網電視“提價潮”的一個樣本,微鯨不走低價走量的路子,而是將價格定得直逼索尼這樣的外資品牌,值得關注。
釘科技此前做過調查,55寸4K智能電視,樂視和微鯨醉薄A係列的8999元的價格,已經超過絕大多數電視品牌,也僅有索尼的高端產品X9000E係列能夠與之相比,其售價也恰巧是8999元。
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,創星、萬佳這樣的小品牌,55寸4K智能電視的價格不到2500元,創維、海信、康佳、長虹等傳統主流品牌的售價也大都在4000元左右。
互聯網電視的價格,從此前的“白菜價”到如今的堪稱“鉑金價”,到底是短暫的營銷策略還是長期的戰略方針?釘科技此前也分析過,迎合新一輪漲價潮、鎖定高價值人群、強化技術標簽是目前互聯網電視品牌提價的三大原因。
而無論怎樣,一些還在走低價路線的品牌,日子也確實不好過,比如暴風TV。
暴風集團2016年度報告顯示,2016年TV收入為9.3億元,但是以電視為主的硬件營業利潤則為-1.4億元,一度拖累暴風集團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大幅下降近70%。暴風集團在報告中指出,虧損主要是因為電視麵板等原材料上漲,並指出2016年實現了80萬台的銷量。這一銷量與暴風TV之前給定的3年1000萬台的目標相差甚遠。目前在售的暴風電視售價最低為2199元,最高為5999元。
互聯網品牌主動拉抬價格,雖然有利於提升利潤水平,但早已習慣“占便宜”的消費者是否能接受,還需要進一步觀察。